泡茶是个技术活,更是精细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从选水、煮水、水温、选器到冲泡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的味道造成影响。
如果你泡出的茶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继续往下看看吧。
作家林清玄曾讲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:
一位普通女员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领导骂,难过得准备辞职。
正在这时,一位重要客户来访,这位女员工被安排去泡茶,她心里就想:“这可能是我在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,不如好好地泡,不要让人觉得我连茶也泡不好。”
因此她非常专心细腻地泡茶,用灿烂的微笑端茶出去。
结果没想到,客户只喝了一口就说:“呀!好久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了。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,做任何工作都可以胜任的。”
最后因为茶,让客户打开了话匣子,在愉快的气氛中成就了订单。
因为好好做事,泡好一杯茶,为公司促成一笔买卖。可见会泡茶的人,也会因泡好一壶茶,而得到喝茶人的赏识。
因此,泡好一杯茶,是每位爱茶人的必修课。
1、选水
常言道,“水为茶之母,器为茶之父”,故泡好一杯好茶的前提是选好水。
《茶经》中说道:“其水用山水上、江水中、井水下”。意思是说:煮茶的水,用山水最好,其次是江河的水,井水最差。
泉水
是泡茶的最佳选择,因泉水缓流于地面,阴阳平衡,杂质少,清澈透亮,所以山水为上。
江水、溪水、河水:
江河湖水阳多阴少、阴阳失衡,所以江水为中。但现在大多河流都受到一定污染,要注意筛选。
井水:
井水来源于地下,不见阳光,流动性明显比江河湖水差很多,阴气较重,不仅阴阳失衡,且活性不足。这也是《茶经》为什么讲“井取汲多者”的原因:一口井水取水的人多,自然活性就变强了。
自来水:
这类水经过人工净化,水中往往含有氯化物,使用前可以静置一天,待氯气消散后再煮沸泡茶比较好。
桶装水:
桶装水分很多种,优先推荐纯净水、蒸馏水,达到低矿化度、低硬度、低碱度等“三低”指标要求的天然(泉)水也是不错的选择。但高矿化度天然泉水或天然矿泉水一般就不推荐使用。
总的来说,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,宜优先选用清澈、甘甜、质软的活水。
2、煮水
《茶经》中关于煮水沸腾的记载,说道:
一沸鱼目有声,
二沸涌泉连珠,
三沸腾波鼓浪。
意思是,用于泡茶的水,要大火快煮,而不要文火慢煮。当煮到二沸或是刚刚三沸时,水的活性是比较好的。
如果煮得太久,水中的含氧量降低,则活性降低,即我们平时说的水“煮老”了,对茶汤影响也不好。
另外,对于自来水,还要注意保持沸腾30秒左右,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消毒残留的氯,降低异味。
3、水温
控制水温,也是泡好茶的关键,不同的茶,需要不同的水温冲泡。
六大茶类适宜的冲泡水温:
绿茶:宜用80~85℃的水冲泡,保持茶汤的鲜活力。
白茶:用85℃~95℃的水冲泡,白毫银针、白牡丹可在90℃以下,突出其鲜甜味道,避免苦味。
有年份的白茶,可煮可泡,可以直接煮,也可以先泡两三泡再煮,煮茶后,老白茶最深层次中的物质也会被全部激发,茶汤醇厚、柔和。
黄茶:黄茶温度与白茶一致,90℃左右的水温为宜。
乌龙茶:用沸水冲泡即可,否则香气不扬,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。
红茶:用85℃~100℃的水冲泡,冲开茶的香气和汤色。
黑茶:100℃沸水冲泡出稠厚的汤感和浓醇的滋味。
理论上讲,所有的茶都可以用沸水冲泡,因此,对于温度的把控,无需太过教条,多在实践中尝试,品尝不同温度下的茶香,自然就会总结出自己的泡茶经验。
但要注意,低于100℃的水,比如用85℃冲泡,是需要先烧至100℃再放凉哦,不要只烧至85℃就完事儿了~
4、选器
选择合适的器具,可以在泡茶的时候享受更多的乐趣与滋味。
绿茶、黄茶:用玻璃杯、盖碗
大多绿茶、黄茶娇嫩,不宜选用保温性太好的茶壶,容易闷坏茶叶,因此可选择玻璃杯或盖碗,方便观察其在水中的舞动。
白茶:用大口盖碗
白茶原料特别是白毫银针相对娇嫩,冲泡温度不宜过高,采用大口盖碗冲泡可以避免闷坏茶叶。其他白茶相对没太大限制。
红茶:用白瓷茶具、玻璃杯
可以方便观察红茶的汤色和金圈,更有观赏性。
黑茶、乌龙茶:紫砂壶、盖碗
黑茶的特点是储存时会吸一些杂气,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,弥补了黑茶吸味的特点,且紫砂壶耐冷耐热,可以保存茶汤原味,提升黑茶的香气,滋味更醇厚。
5、茶水比例
相比来说,茶水的比例因人而异,但如果要泡出风味稳定的茶汤,就要讲究茶水比例的控制。
安全比例:
当难以实现茶水分离,比如旅途中使用马克杯时,可将茶水比例控制在1.5:100(即100毫升水对应1.5克茶)这一“安全比例”,这样哪怕闷泡也不会苦涩。
日常比例:
可采用1:30(即30 毫升水对应 1 克茶)的茶水比例,适合多次冲泡。
当然生活中我们很难如此严格把控比例,那可以按照“体积投量法”来大致确定。
绿茶:扁平形的绿茶、竹叶青等,差不多铺满壶底薄薄一层就差不多了。稍微蓬松点的,可以占壶体积的1/5左右。
红茶:投放占壶体积1/5即可,滇红类条索较粗的,可占1/4。
白茶:相对小、紧实的如白毫银针,投放占壶体积1/3,其他较粗的蓬松茶,如寿眉、白牡丹,需投放约1/2的量。
乌龙茶:投茶量较大,如果是颗粒型的,投放30颗左右。如果是单枞、岩茶类的粗条索茶,投放1/3~1/2/。
黑茶:投放占壶体积大约1/3,紧压的普洱茶撬下一片铺满壶底即可。
总之,茶与水的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。一般地说,茶多水少则味浓,茶少水多则味淡,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增加或减少均可。
最后,为大家找了一张图,可以对照着看。

▲点击查看大图
泡茶是一门艺术,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,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、总结,才能泡出最适合自己的好茶。